小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容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感冒或发热。婴幼儿正常肛温大约在摄氏37.5℃,上下变动1℃左右。儿童口腔温度大约36.8℃,上下变动0.5℃。腋下温度为36.5~37℃。超过以上温度范围则可认为有发烧(热)。
年轻的父母见小儿发烧十分着急,希望能马上退烧。然而,过急过快的退热反而对小儿疾病的恢复反而是不利的,甚至会造成伤害。因为发烧正是小儿身体对入侵病原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,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,身体的抵抗力是最强的。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,有助于产生一定的抗病能力。另外,观察发烧的热型可以帮助诊断病因,一味退烧热型就不明显了,容易发生误诊。所以,不太高的体温不必急着退烧。
何时退烧?
一般小儿体温在38.5℃内不要积极退烧。正如前叙,发烧是小儿身体对入侵病原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,有利于机体产生抵抗力战胜疾病。但体温过高也会造成能量消耗,有发热惊厥遗传倾向的儿童体温38.5℃以上时易发生热性惊厥,如惊厥时间过长也会损害儿童的大脑发育。故这类小儿的退烧应积极一些,必要时可配合用点镇静剂如鲁米那、安定等。
如何帮助小儿退烧?
当发烧较高时,可使用以下物理性退烧方法:
1、减少衣被: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、盖太厚的被子。对许多小婴儿来说,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。另外保持适度室温(<25℃)和空气新鲜也很重要。但应避免吹风,尤其是对流强烈的大风和“穿堂风”。
2、多喝水:有助于发汗散热,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。
3、冷敷法:用冷毛巾敷前额,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湿后重新敷用。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。
4、温水拭浴或泡澡:用32~36℃的温水擦浴,或干脆用温水泡个澡,促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,增加血流量加速热量的散发。这一点我院内儿科病区护理部操作得很好。
5、酒精擦浴:将70%酒精兑自来水1:1(酒精浓度35%),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上酒精,擦患儿手心、脚心、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,再擦拭四肢及背部。应稍用力最好,擦至皮肤发红为止。但一般不要擦胸腹。新生儿不宜采用此方法。
如何优选退烧药?
1、一般体温达38.5℃以上时才开始服用,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~6小时。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。
2、常用的退烧药有
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,如泰诺林、小儿退热栓等)、
布洛芬(如锌布颗粒、美林)、
阿司匹林(如阿苯片、巴米尔)等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均为世界卫生组织(WHO)推荐的小儿退热药,较为安全。
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。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,不良反应很少,口服给药,每次10~15 mg/kg(可一日3次服药也可必要时服药)。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、有效、持续时间长,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;每日20 mg/kg,分3 次服用(也可必要时服药)。阿司匹林对小婴儿有引起“瑞氏综合症”的风险,应予警惕。上述这些药物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,也应予注意。
安乃近可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,目前仍有医院采用10%~20%溶液滴鼻,对<10 个月婴儿疗效确切,> 5~6 岁的儿童一般不滴鼻给药,为保证用药安全只能用1 次。
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安乃近最严重的副反应。1977 年美国停止使用安乃近,目前有27 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。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3、在去年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,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儿童专家,及国内近百位儿科学者提醒,在儿童发热用药的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(如瑞芝清),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。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,尼美舒利在用于儿童镇痛发热的治疗上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,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。2007年欧盟全面禁止尼美舒利在儿童中使用。美国从未批准在儿童中使用尼美舒利。加拿大、欧洲、台湾、新加坡均不允许此药用于儿童退热。我国近来也已明令儿童禁用。
小儿退烧药用药时间多长?
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该不该用?
不可滥用
糖皮质激素退热,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,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。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或病情严重者。发烧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,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~4天,普通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,主要是对症治疗,不应随意滥用
抗生素,除非感冒发烧起过3天或有合并有细菌感染的证据。
(咳喘、过敏及免疫科 杨振东)